3. 基本规定
3 基本规定
3.1 一般规定
3.1.2 水运工程水工建筑物原型观测项目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。必测项目一般是对水工建筑物安全运营有明显影响的观测项目;选测项目一般是根据工程建设或研究的需要确定。由于埋设传感器的需要,部分观测项目需在设计阶段确定。
3.1.3 现场原型观测时,有些观测项目由于受各种外界环境的影响,得到的观测结果不一定能反应实际情况,因此应该对影响较大的因素同步进行观测。如对超静定结构,温度变化也会造成结构应力的变化,因此在观测结构应力时同时观测温度,通过换算可消除温度应力的影响,得到真实的观测结果。环境因素一般包括以下方面:
- 建筑物周围地形;
- 水位、潮位、泥沙、波浪、水流、冰情、风况、气温、湿度、盐度、盐雾、pH值、氯离子含量等水文与气象等;
- 自然及人为原因引起的外界环境变化等。
3.2 观测仪器设备
3.2.1 我国《计量法》规定,观测、检测、试验用的仪器设备须采用国家计量认证的合格产品,在检定周期内还须送至法定计量检定单位进行定期检定,即仪器设备使用时必须在有效的计量检定周期内,以保证测试数据的可靠性和可追溯性。
3.2.4 量测仪器的量程、精度和灵敏度等技术指标、性能会影响测试精度,为减少误差,规定采用相同型号和规格的仪器。
3.2.6 观测线缆为传感器至观测仪器间广义的电线电缆,由下列部分组成的集合体:一根或多根绝缘线芯、包覆层、总保护层、外护层及线缆间的连接头、转换头等。观测线缆的稳定性主要指绝缘满足测试要求。
3.2.9 采用远程无线自动观测方式时,数据传输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:1)基于公共信息平台传输。在通信不是很频繁、通信数据量较小、实时性和保密性要求不高的场合,采用中国移动、联通、电信等运营商的公用信息网,建立临时连接的方式来实现远程数据传输。采用这种方式可以降低系统的硬件成本、缩短建网周期,实现高速高效的目的。2)基于无线通信的远程测控系统。对于工作点多、通信距离远、数据量大、环境恶劣且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比较高的场合,利用无线电波来实现主控站与各个子站之间的数据通信,采用这种数据传输方式有利于解决复杂连线,无需铺设电缆或光缆,降低了环境成本。这种方式的关键是要使射频模块的接收灵敏度和发射功率足够高,以扩大站点间的距离,同时还要考虑无线电波波段的选择。无线通信设备已经有许多比较成熟的产品,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。无线数据传输方式示意图如图3-1所示。同时,远程数据传输方式以计算机为中心、以网络为核心的特征越来越明显。人们可通过互联网络在任何地点和任何时刻获取到观测数据。

图 3-1 无线数据传输方式示意图
成本方面,第一种方式前期建设投入较低,但后续将产生流量费用,第二种方式前期建设费用较高,但后期不产生流量费用。当采用远程无线自动观测技术时,需要根据观测要求及现场环境选择合适的传输方式。